产业链基本情况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锂电铜箔是锂离子电池铜箔的简称,是铜原料用电解法生产并经过表面处理的金属铜箔。在锂电池既充当负极活性材料的载体,又作为负极电子收集和传导的集流体,属于电解铜箔的重要品类,锂电铜箔通常厚度在18微米以下,使用最多的是12微米以下的铜箔。锂电铜箔产业链的上游是包括阴极铜、硫酸等在内的金属及化工原材料,产业链的下游是锂离子电池,终端是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子、储能、电动汽车等领域的运用场景。近年来锂电池的高速发展带动了锂电铜箔的高景气运行。
产业链全景
资料来源:智研咨询整理
上游分析
铜材为锂电铜箔上游最主要的原材料。占锂电铜箔成本的绝大部分,铜材由铜矿加工而来。铜加工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,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材生产国和消费国,综合实力明显增强。近年来我国铜矿产量出现下降,从2016年的190万吨下降至2021年的137万吨。
资料来源:国家统计局、智研咨询整理
近年来我国的铜材产量呈现上升的趋势,从2018年的1862万吨上升至2021年的2123.5万吨,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的铜材产量为1023.1万吨。
资料来源:国家统计局、智研咨询整理
硫酸也是锂电铜箔的重要上游原料,近年来我国硫酸材料逐年上升,从2016年的550万吨上升至2021年的849万吨。
资料来源:中国硫酸工业协会、智研咨询整理
中游分析
全球掀起了清洁能源热潮,新能源汽车出货量持续走高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需求上升,并且由于太阳能与风电等装机量增加带动了储能电池增长。以上行业作为锂电铜箔的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快速发展,激发了锂电铜箔的市场活力。2017-2020年,我国锂电铜箔出货量逐年上升,其中2020年出货量为12.5万吨。2021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爆发期,同时伴随国家对于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加大,增加了储能电池市场需求,锂电铜箔作为重要原材料出货量陡然上升,2021年我国锂电铜箔出货量达到28.05万吨。
资料来源:公开资料整理
截至2021年底,全球锂电铜箔名义产能为54.9万吨,预计到2023年锂电铜箔产能将增至109.3万吨。预计2021-2025年全球锂电铜箔的实际产能将从49.4万吨增至132.2万吨,其中2023年产能显著增加,全球锂电铜箔产能预计将增加至89.4万吨,同比增长64%。
资料来源:公开资料整理
相关报告:智研咨询发布的《2023-2029年中国锂电铜箔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发展研究报告》
嘉元科技、中一科技和铜冠铜箔为我国锂电铜箔行业重点企业。近年来三家企业的锂电铜箔业务业绩均出现上升,截至2021年中一科技、嘉元科技和铜冠铜箔的锂电铜箔业务业绩分别为13.04亿、25.19亿和13.08亿元。
资料来源:公司年报、智研咨询整理
下游及终端应用分析
锂电池为锂电铜箔的最主要下游,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锂电池产量逐年攀升,从2017年的111.1亿只上升至2021年的232.6亿只;2022年1-8月,我国锂电池产量为151.1亿只。
资料来源:国家统计局、智研咨询整理
近年来随着我国政策的不断助力与扶持,储能行业迎来爆发式发展。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由2017年3.5GWh增至2020年16.2GWh,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6.0%。而2021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48GWh,增长196%。
资料来源:公开资料整理
新能源汽车、3C数码和储能为锂电铜箔在锂电池的主要终端应用场景。近年来,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扶持新能源产业,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得以快速发展。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稳步上升,在2021年更是出现大幅上升,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354.5万辆和352.1万辆。
资料来源:中国汽车协会、智研咨询整理
3C数码产品也是锂电铜箔在锂电池的主要终端应用场景。近年来我国5G手机、平板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出货量逐年增长,截至2021年我国5G手机、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2.66亿台、2.8千万台和1.4亿台。
资料来源:公开资料整理
●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(www.chyxx.com)发布的《2023-2029年中国锂电铜箔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发展研究报告》。
●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。公司以“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,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”为品牌理念。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,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、专项定制、月度专题、可研报告、商业计划书、产业规划等。提供周报/月报/季报/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,内容涵盖政策监测、企业动态、行业数据、产品价格变化、投融资概览、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。
● 您可以关注【智研咨询】公众号,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。
智领产业 研判未来